妇女节 | 3.8女神节!聊聊“女神”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0-03-08

每年的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是为了庆祝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妇女节日,它诞生于二十世纪初期,中国首次公开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是1924年,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现如今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尊重女性、为女性送上温馨礼物和祝福的重要节日,被亲切地称为“女神节”。


     当今社会,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对“女神”就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什么样的女性才能被称作“女神”呢?是肤白貌美,身材魔鬼?是内心丰盈,口吐华章?还是蕙质兰心,善解人意?今天古博君为大家介绍的是古代两位“女神”,她们与今天人们认可的“女神“形象大相径庭,但她们的的确确都是至高无上,无人企及的“女神”

第一位出场的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女神:女娲。

女娲作为中华民族的”创世女神“,她的事迹流传久远,深入人心。传说她不仅化生万物,抟土造人,还庇护四方,炼石补天,与伏羲成婚,创造婚配习俗。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汉墓壁画“天界图”、“升仙图”中都有着她“曼妙的身姿”。

微信图片_20220615111118.jpg

西汉卜千秋壁画墓“升仙图”中的女娲

西汉卜千秋壁画墓中的“女娲”位于墓顶“升仙图”的东端。女娲为人首蛇身状,大髻盘于头顶,左右两鬓下垂于耳际,貌若少妇,是汉代女子发型的流行样式。


微信图片_20220615111129.jpg

洛阳浅井头西汉壁画墓“天界图”中的女娲

洛阳浅井头西汉壁画墓“天界图”中的女娲,上身人像,下身蛇躯,头戴冠,着交领红衫。

微信图片_20220615111132.jpg

磁涧里河村西汉壁画墓“天界图”中的女娲

磁涧里河村西汉壁画墓“天界图”中的女娲,上身女相,头挽髻,两鬓垂发,身着青色右衽袍服,似背生羽翼,拱手露出紫色内袖。

在汉墓壁画女娲通常搭配月亮,与伏羲太阳对称出现在引魂升天的场景中,表明他们所表现的是阴阳和合万物生,表达逝者再生的主题。


还有一位“长生女神”,那就是:西王母。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中掌管不死药,具有惩罚和预警灾害的“女神”。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证实西王母的形象和职能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从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得知,西王母是一个掌管瘟疫和刑杀的凶神恶煞,那时她形貌像人,却长着豹子尾巴、老虎牙齿,头发乱蓬蓬地披散着,头顶戴着一支玉胜(装饰物),并且擅长大声长啸。西汉中期的《淮南子》中又记载:后羿登昆仑山向西王母讨到长生不死灵药,后来他的妻子嫦娥偷吃后成仙飞到月亮上去了。说明汉代时期,西王母因为手中握有能让人成仙的不死之药而备受人们崇拜和敬仰。那么这个时期西王母的外在形态还是那么恐怖狞人吗?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珍藏的偃师辛庄新莽壁画墓中找到了答案。

微信图片_20220615111136.jpg

偃师辛庄新莽壁画墓中的“西王母”

这幅壁画位于中后室之间的横额上,画面上部两条黑色缎带束扎的紫色帷幔下祥云升腾,西王母端坐在云端,头戴胜,容貌端庄。右侧为玉兔捣药,玉兔双耳奇大,背生双翼。下部祥云笼罩着一只肥硕的蟾蜍、一只背生羽翼的九尾狐。汉代时期人们受灵魂不灭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死后最好的灵魂归宿就是升仙成仙,西王母是神仙世界重要的神祇,除自身具备不朽的特质,同时又拥有不死之药,具备帮助普通人健康长寿以及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功能。于是人们在墓葬中绘制这位至高无上的“女神”,象征着墓主人的灵魂已经到达天堂仙境,实现美好的灵魂归宿。    


女娲、西王母都是古代人心目中的“女神”,而今天“女神”这个词依然是对具备某种特长或优势的女性的称谓,三八女神节也成为向心目中的“女神”表达爱慕钦慕之情的最佳节日。在防范疫情依然不容松懈的今天,也许不能外出为你的“女神”精心挑选礼物,那么不妨先和她讲讲“女神”的“前世今生”,待博物馆恢复开放,一起来看看博物馆里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