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墓宝藏 | 唐墓中的花鸟图壁画

时间:2020-04-23

image.png

-写给爱旅行&爱冒险的你-

Hello everyone~

你是否热爱旅行?

你是否热爱拍照?

你是否热爱历史?

你是否热爱探险?

你是否对古人的衣食住行感兴趣?

你是否对古人的生活日常感兴趣?

哦不,今天我不跟你聊家常

且让我来跟你聊聊古人死后的“家”!


我是你们的讲解员李心迪,今天我们来到的是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它就坐落在洛阳城北的邙山上。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代诗人王建的《北邙行》,道出了洛阳北邙山上古墓星罗棋布、森然壮观的景象。洛阳城北的邙山,陵墓多得“几无卧牛之地”,更有六个朝代24位皇帝长眠于此。这方“宝地”到底埋藏了多少未解之谜,我们不得而知。现在我们要去探寻的是唐墓里的一幅壁画。看看唐代文人生活的“诗情画意”。



唐墓中的花鸟图壁画: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表现内容和题材上逐渐形成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花草和禽鸟外还包括虫鱼、畜兽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根据《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可知花鸟画早在魏晋时期就出现了,直至唐代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

image.png

榛荆鹌鹑图 唐 边鸾(传) 作



边 鸾


边鸾(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时曾任右卫长史。边鸾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花鸟画家,他的花鸟画艺术成就在唐代就被推崇为第一。边鸾的一生创作甚丰,据《宣和画谱》记载,他有33件作品,其内容多为孔雀、鹧鸪、鹡鸰、白鹇、牡丹、梨花、桃李、木瓜等名贵禽鸟花木。他还把题材扩展到“山花野蔬”,丰富了花鸟画的内容。



唐赵逸公墓中的花鸟图壁画:

2000年在河南安阳发现一座晚唐时期中层阶级贵族之墓,据墓中出土的墓志可知,墓主人名为赵逸公。目前已发现十几座唐墓中绘有花鸟图壁画,赵逸公墓就是其中一座,如今这些壁画陈列在河南古代壁画馆内。

多!图!预!警!

image.png

墓室西壁(发掘现场)

image.png

墓室全景(发掘现场)

image.png

墓室西壁左侧 奇石鹁鸽图(发掘现场)


image.png

墓室西壁右侧 奇石鹦鹉图(发掘现场)


最为珍贵的是墓室西壁棺椁正上方的屏风花鸟画(修复后)


image.png


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整幅图以一个巨大的、装饰着繁缛花纹的金盆或银盆为中心,盆中盛有清水,鸟雀、飞虫与彩蝶正左右顾盼盘旋于盆池之上,平静的池水瞬间被池鱼掀起些许波澜,飘浮于水面的花朵也随波起伏,三只从天而降的大雁正停在盆前的空地上拍打着翅膀,警觉地打量着这新鲜的环境。


唐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唐代文人的宅院中通常放置一盆,盆中有一些水生植物。盆外侧围绕花草竹石,是一种非常雅致的园林小景,此小景名为“盆池”。唐诗中也多有歌咏者。


image.png

西安唐安公主墓墓室西壁壁画


寒日书斋即事三首(其一)

[唐] 皮日休

不知何事有生涯,

皮褐亲裁学道家。

深夜数瓯唯柏叶,

清晨一器是云华。

盆池有鹭窥蘋沫,

石版无人扫桂花。

江汉欲归应未得,

夜来频梦赤城霞。

                                 

盆池五首

[唐] 韩愈

老翁真个似童儿,

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鸣到晓,

恰如方口钓鱼时。


莫道盆池作不成,

藕稍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

来听萧萧打叶声。


瓦沼晨朝水自清,

小虫无数不知名。

忽然分散无踪影,

惟有鱼儿作队行。


泥盆浅小讵成池,

夜半青蛙圣得知。

一听暗来将伴侣,

不烦鸣唤斗雄雌。


池光天影共青青,

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

试看涵泳几多星。


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可提供给广大士人施展才华和实现抱负的舞台日益缩小,盛唐时期士人的理想色彩和昂扬气概逐渐消退,代之而起的是退隐淡泊的人生态度。文人们纷纷归隐“修身”“齐家”的私人园地里,在日常生活和细小事物中发现价值与诗意。作为庭园造景要素之一的盆池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气候中进入士人的日常生活与创造视野的。

赵逸公墓中的花鸟图壁画体现了画史记载的盆池题材,这一题材是对唐代园林或某种小景的反映,更是唐代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No no no!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里

还有更多古代墓葬和古代壁画

等待你的探索和发现

爱旅行爱冒险的你

还不快来与我偶遇

让我带你们解锁这些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