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2
哈喽!哈喽!大家好!
我是讲解员小戚姐姐
我们现在到达了坐落在洛阳城北邙山上的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那么接下来大家就与我一起走进博物馆,去探密藏在其中的秘密吧 !!!
先问一问大家...
每当中秋佳节你与家人分享着月饼的同时
是不是也会举头邀明月呢 ?
总听老人们说“八月十五论嫦娥”!
那又大又圆的月亮里真的有嫦娥姐姐吗?
大家都听过“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吧。
在故事中,后羿登上昆仑山向西王母讨到长生不死灵药,被嫦娥偷食,她就化身成仙,飞到了月宫中。
可见古时候人们就在思考怎么才能成为神仙!怎么才能长生不老!
——要是能拥有长生不老的药丸就太好了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神仙思想最兴盛的时代。秦皇汉武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促使举国上下弥漫着浓厚的求仙风气。
汉代以前对“仙”的观念是起源于逃避死亡的愿望。西汉时期,在黄老思想的影响下,一种新的逝后成仙的信仰开始流行。
啊!是真的有长生不老的药丸!!!
那么问题来喽~
是谁才拥有长生不老的药丸?
古时候人们的这个 美好愿望
究竟是谁可以帮他们实现呢 ?
要去哪里才能找到他呢 ?
她 就是 西王母 是一位女神仙 !
也是我们熟悉的王母娘娘
在这里我们权且叫她“女神”吧 ~
这位女神居住的地方那可不一般啊 !
它就是昆仑山,昆仑山的山势极为险要,山下被有一条深不见底的大河环绕,叫“弱水”。还有熊熊的火山作为屏障。所以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地方。
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中描述的昆仑山是“万物尽有”充满了神奇色彩的一座山。
“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看来这昆仑山在当时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和向往的去处呢。
今天带你们来看的就是她 ,这位女神西王母!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她吧。
西王母,也称作九灵太妙龟山金母、王母、西姥等,许多古籍和传说中都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让我们知道了西王母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
古人心里的她是什么样的呢 ?
我们接着往下看......
"藏"在博物馆里的西王母
我们看到的这幅新莽时期的墓葬壁画,绘制在墓室门阙内侧的空心砖上。
现藏 河南古代壁画馆
画面中描绘着一位相貌慈祥端庄的中年美妇,面容姣好,头戴华胜,身穿绿色袍服,肩生羽翼,双手合抱于胸前微微侧身,端坐云端。这就是我们耳闻能详的西王母。画面右侧是带有翅膀的大耳玉兔,在祥云笼罩下绘有一只蟾蜍和一只背生双翼的九尾狐。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玉兔、蟾蜍、都是为她制作灵药的神兽。九尾狐是天下太平、繁荣昌盛的象征。它们都是来衬托西王母的神性。
女神?美人?
大家知道西王母的神话传说最早出自哪里吗?在《穆天子传》《竹书纪年》《山海经》等古籍中均有西王母的记载 。
那大家对《山海经》了解多少 ?
《山海经》是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巴蜀人所作,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书中记载的众多异兽形象和神话故事,就像是古人的脑洞大开......而在《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并不是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
古人对西王母崇拜始于春秋时期。早期的记载中,西王母是一位司瘟疫、掌刑罚的神,居住昆仑山,披发戴胜,豹尾虎齿,为半人半兽、非男非女的形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截然不同 ~
到了汉代晚期,社会动荡。统治者为了安抚人心,将西王母塑造的宝相庄严,面容慈悲。画面中她已不再生有虎齿,面容可掬来,因为掌管不死灵药,掌握助人成仙的大权,所以古人对西王母一直心向之......
一些 “小”故事:
西周鼎盛时期,周穆王为了宣扬其国力强盛,决定周游天下,以示威仪。他坐着八匹马拉的车子,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西征。走了九个多月来到了西王母之邦就是昆仑山。周穆王约西王母在瑶池饮酒作乐,谣歌唱和。
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西王母形象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山海经》中的样貌截然不同。
汉武帝执着寻仙访药,这一天,武帝正在午睡,半睡半醒之际,见着一位神女说:“王母娘娘于七月七日,将下凡和你相见。”到了那天就在正午时,一群青鸟展翅,从西方连成一线飞来。到了黄昏时分,西王母坐着紫色的车,由玉女们在前面驾驶,前头更有两只头戴羽冠的青鸟护卫着。武帝向西王母祈求仙药,西王母从怀中掏出七个仙桃,自己吃了两个,递给武帝五个。说“这桃三千年才结一次果,吃了可让你无病无痛。”说罢,就驾车走了。这便是汉武帝拜见西王母的传说了。
这时的西王母开始显现出乐善好施、匡扶正义等等很明显的神性。
魏晋时期,西王母成为道教中“女仙之首”。从西王母和东王公也可以看出。西王母在道教神仙体系中是女仙之首,东王公是男仙之首。
到了唐代以后,西王母一变而为“王母娘娘”成为了玉皇大帝的皇后,之后在民间王母娘娘的形象才基本形成,而且还有此演绎出了很多的神话故事,比如西游记、牛郎织女、七仙女等。
大家是否想到一部伴随自己童年的影视剧《西游记》呢?孙悟空曾经被派去管理蟠桃园,结果是蟠桃园里所有成熟的桃子都进了这只顽猴的肚子里了,可把王母娘娘气的够呛.....
古人把对生命奥秘的探寻,幻化在烂漫的壁画中,让那时的人们在面对死亡时,不再恐惧。因为他们相信,死亡只是为人之路的终结,而升仙之旅才刚刚开始。
今天我们在博物馆探秘到的这幅墓葬壁画不正是如此么 ?
借物说古,借古喻今。
一抔黄土,虽然掩盖了古人的过往,但这些精美的墓葬壁画却见证古人传奇多彩的一生,其实这不亚于一本写满文字的古籍。
这种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影响了中国的后世千年。生而为人,死后成仙。这才是两千多年前人们完整的生命记忆。
那么今天就到这里吧!
期待我们的下次相见!
谢谢观看!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 Powered By:数字时代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Powered By: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