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墓宝藏 | 宋代妇人启门壁画

时间:2020-06-02

哈喽!大家好!

讲解员小戚姐姐回来啦~

欢迎大家来到 洛阳

一个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城,多少繁华与喧嚣终随云烟散去。“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这是古人对于生前和身后之地的美好愿望。洛阳邙山是传说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自古以来历史上不少叱诧风云的人物生前居住在洛阳城中,逝后就埋葬在洛阳北郊的邙山。迄今为止,这里仍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坐落在洛阳邙山之上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然而老洛阳人更习惯称呼它为“古墓博物馆”。那是因为啊~这里是一个把古代墓葬作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一座可以让我们一眼千年的神奇的地方 !!!


话不多说,我们往下看吧~~

倘若你能穿越回古代,那么你最希望回到那个时代?


是对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充满好感?还是追慕大汉风骨?不然是欣赏魏晋的隐者气质?也或许是向往大唐气象......

那有没有人想回到宋代,去感受宋人高雅的情调和小资的生活呢~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 穿越 吧~~~

带上口罩,抓紧,站稳

我们走~~~


我们都知道,洛阳是一座被称为天下之中的城市,是天人共羡的神都,是历朝历代王者逐鹿中原的必争之地。

而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数是土木式建筑结构,易燃烧易腐朽。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历史的沉淀,这些恢宏大气的地面建筑如同麦浪风吹,无留影踪。


image.png

图片来源网络

洛阳永宁寺塔基


但是在洛阳城的地下,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gu)史(dai)遗(mu)存(zang)。我想这也就是考古发掘的魅力所在吧!

因为答案总是出乎意料~


插播一条小知识~

终结也是开始


其实在古人观念中墓葬是属于逝者的另一个世界,它不单单是安放逝者遗体的场所,而且是逝者灵魂继续生活的另一个空间。在这种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思想下,人们把逝者生前曾经拥有过的和未曾拥有过的一切,比如膏粱琼浆、宝马华车、庄园衙署、男僮女仆、乐舞百戏等等,以实用器物、明器或者以彩绘壁画、画像砖、画像石这些艺术手法来打造逝者的另一个天地~

微信图片_20220615164501.jpg

微信图片_20220615164525.jpg

微信图片_20220615164548.jpg图片来源网络

河北宣化张文藻墓


如果说墓葬是现世生活的镜像,那么北宋时期的墓葬就无疑是人们希望逝去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永远幸福的证据!

image.png

藏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这座北宋末年的仿木结构砖室墓发掘于洛阳市新安县石寺乡李村,墓室平面呈八角形,内部遍施彩绘就好像是一面镜子般,把墓主人生前的富丽豪华庭院映照了出来~

仿木结构墓葬是一种在墓室中模仿地上建筑形态的墓葬种类,比如仿立柱、斗栱、门楼、屋舍门窗、桌椅家具。而且在墓室的修建方式和工艺上都力求与地上建筑相同。

这不正是“事死如事生” 的观念嘛~

微信图片_20220615164929.jpg

微信图片_20220615164950.jpg

微信图片_20220615165025.jpg

现藏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ps:这应该只是宋人生前大house的冰山一角吧~


那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样个性十足的墓葬的呢?

仿木结构元素进入墓葬历史中最早是在两汉之际,但是数量比较少。到了北宋中期随着丧葬习俗日趋奢靡,就开始流行建造复杂精美的仿木结构砖室墓了。古人不止用砖雕建造出立柱、斗栱、额仿等建筑构件。还依照厅堂内室的模样来雕砌桌椅门窗、再画上墓主人夫妇的肖像,日常家居、戏曲乐舞等画面。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金元时期,到了明清两代就日渐衰落......


ps:原来是这样啊!

难怪总有一种人间烟火气的感觉~


就在这座墓室的正后方绘有一副“妇人启门图”,只见朱门微掩,在缝隙处侧身探出一位妇人,头梳发髻、身着褙子、右手扶门正凝眸远望。似在殷切期待,又似有别离惆怅,也像是探视着门外发生的事情。这不禁让人对她和她身后的世界充满了遐想,难道不是吗!

就像《西厢记》中描绘的“花木阴阴,偶过垂杨院,香风散半开朱户,瞥见如花面”

image.png


“妇人启门图”在宋代是极为流行的题材,其渊源可追溯到东汉唐宋时期,墓室、石棺以及佛塔、经幢上,都可以看到“妇人启门”的形象。因为画面中只有一女子与半开的门扉,也被称为“半掩门”“女子半启门”等。

我们来看看这些神秘女子吧!

微信图片_20220615165439.png

微信图片_20220615165500.jpg

微信图片_20220615165553.jpg


虽说是“墓葬”,但是满满的都是古人的小情调~有没有真是被古人的想象力震撼到了~

那问题来喽~

“妇人启门”这个题材想表达出什么呢?

  大家也可以开动脑筋一起来想一想

image.png

我们看这位启门的女子,有没有可能她是墓主人的妻子,因为某个原因,她希望自己的灵魂可以来到丈夫的身边,或者她是位下凡的仙子来引导墓主人灵魂飞升成仙

(ps:有没有想到上一篇文章中拥有神奇小药丸的西王母呢!)

也或许就像是我们平时拍照发的朋友圈一样,这是墓主人把生前美好生活的一瞬间

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在中国古代,能对墓室进行装饰的人应该非富即贵。如何将生前的富有带到阴间甚至来生呢?

除了在墓葬中放置随葬品之外,将墓室设计的更加“豪华”也是体现“富贵”的重要手段。但是墓葬装饰会受到墓室大小的限制,所以“妇人启门”图的出现就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到底门后是房屋,还是院落?若是房屋,那么有多少间房屋?若是院落,又该是多大的院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给我们以无限的遐想,甚至可以认为墓主人的院落是无穷大的,而这位婀娜多姿的女子与朱户大门的互相映衬也给阴冷的墓室增添了一丝温情。

今天从这座北宋末年的墓葬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看到了附有诗意的宋代人,也看到了远方的生活。

是不是意犹未尽呢?

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历史很有意思呢?

是不是还想跟着我到其他朝代去看看呢?

那么就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相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