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6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梦迪姐姐,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上期为大家介绍了汉代人心目中的天界,今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的时间轴,来到了北魏。
说起北魏大家能够想到什么呢?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孝文帝迁都洛阳?还是永宁寺呢?在中学历史课本上介绍了“孝文帝迁都洛阳”这一历史事件,这是北魏全新发展壮大的重要历史事件。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北魏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河阴之变”,这是北魏王朝走向衰落的一个重大事件。既然我们来到的是古墓博物馆,那当然要从古墓说起了。
元巶墓
元巶墓陶俑
1965年,在洛阳市盘龙冢村,发现了一座土洞墓,墓室西北角有一土砌的棺床。由于墓葬被盗,仅清理出了一方墓志和115件随葬器物,随葬器物的摆放已失去原来的位置,推测应该是在棺床上棺木的周围。这115件彩绘陶俑由文官、武卫、骑士、贵妇、女仆、伎乐、昆仑奴、牛车等组成,展现了墓主人生前出行时的显赫场面。这些陶俑受盛极一时的佛教造像雕塑影响,表现出陶塑艺术的崭新面貌,生动自然,细节刻画逼真。北魏的陶俑手法细腻、造型俊美、秀骨清像、挺拔劲健,表现出北魏以清瘦为美的审美特征,与唐代以胖为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墓室甬道中发现有一方记述元巶生平事迹的墓志铭,志文为魏碑正书,字迹刚毅,为书法中的精品。根据墓志可以得知墓主人的身份很高,是北魏孝文帝的孙子,丞相清河文献王元怿的次子,常山郡王元巶。墓主人的身份尊贵,为何墓葬如此简单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继续寻找答案。
关于北魏
北魏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鲜卑族的原居地在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北段,东汉末年开始向南迁移。386年,拓跋部族的首领拓跋珪联合各部族,建立魏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后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494年又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北魏的统治区域是中国北方,与北魏同时并存的国家先后有刘裕建立的宋国(420年~479年)、萧道成建立的齐国(479年~502年)和萧衍建立的梁国(502年~557年),他们统辖着南方广大区域。
远见卓识的孝文皇帝十分崇尚汉民族文化,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首先改汉籍,现今洛阳出土的北魏墓志铭的第一句话都注明“某某河南洛阳人也”;迁都洛阳的鲜卑姓“拓跋”改为汉姓“元”,孝文帝原来叫“拓跋宏”,后来改为“元宏”。
这座墓的主人就是孝文帝的孙子、清河文献王元怿的儿子,常山郡王元巶。
河阴之变
元巶十八岁为侍书,后被封为常山郡王。他多次建议朝廷减免捐税,取信于民,改革弊政,稳定政局,力主维新,深受魏孝明帝和胡太后器重。由于胡太后专政,激化了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公元528年的时候,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后来的胡太后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孝明皇帝,立了一个三岁的元钊做了小皇帝,企图把持朝政。她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北魏契胡族酋长尔朱荣的不满,尔朱荣于是率兵南下,攻打洛阳,拥立元子攸为皇帝,并以祭天的理由,把胡太后、小皇帝及皇室诸王两千余人劫持到河阴陶诸,就是今天孟津县的白鹤乡,先把胡太后、小皇帝抛沉黄河溺死,接着又围杀了两千多皇室诸王,这就是历史上震撼南北的“河阴之变”。常山郡王元巶就在这次“河阴之变”中被诛杀的,死时只有23岁。
元怿墓墓志
至此,我们的疑惑解开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座土洞式的草葬墓与主人——王的身份极不相符。如果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北魏全面发展的转折点,那公元528年尔朱荣发动的河阴之变就是北魏衰亡的转折点。这两件事都发生在洛阳,在北魏元巶墓中都有所反映。正是这座简单的墓葬,让我们对鲜卑族的起源、元巶的身世以及北魏统治阶层内部的纷争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 Powered By:数字时代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Powered By: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