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24
说起端午节,大家会想到什么?吃粽子,屈原投江,喝雄黄酒,还有赛龙舟,缠五色丝线,做香包等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屈原。其实与端午节有关的历史人物不止有屈原,还有伍子胥、曹娥、勾践、介子推等等。今天古博君要讲述的就是曹娥的故事。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金代雕砖
曹娥的故事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中就有记载:曹娥,东汉上虞皂湖乡曹家堡人,父亲曹盱,是一位巫祝,据说还很有几分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的本事。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接潮神伍君,被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把瓜抛投到江上,以保存她父亲的尸体。曹娥说:父亲如在这里,瓜应该会沉下去。她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县令度尚为曹娥举行后葬礼,并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一篇祭文纪念颂扬,由于言辞深切感人被刻在碑上,称《曹娥碑》,往她所住的村镇也更名为曹娥镇,舜江改为曹娥江,并建了曹娥庙赞扬她的孝心。相传大书法家蔡邕听说后赶去看《曹娥碑》,非常赞赏,在碑的背面添写”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就是绝妙好辞的意思。后来王羲之也里写过《曹娥碑》,可见曹娥事迹及其《曹娥碑》的影响。
曹娥碑记
汉 邯郸淳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与周同祖,末胄荒流,爰兹适居。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时年十四岁,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设祭诔之,辞曰:
伊惟孝女,奕奕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仪。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室家,在洽之阳。大礼未施,嗟伤慈父。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是以眇然轻绝,投入沙泥。翩翩孝女,载沉载浮。或泊洲渚,或在中流。或趋湍濑,或逐波涛。千夫失声,悼痛万余。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泣泪掩涕,惊动国都。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或有克面引镜,剺耳用刀。坐台待水,抱树而烧。
于戏孝女,德茂此俦。何者大国,防礼自修。岂况庶贱,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斫自雕。越梁过宋,比之有殊。哀此贞厉,千载不渝。呜呼哀哉!铭曰:
名勒金石,质之乾坤。岁数历祀,立庙起坟。光于后土,显照天人。生贱死贵,利之义门。何怅华落,飘零早分。葩艳窈窕,永世配神。若尧二女,为湘夫人。时效仿佛,以昭后昆。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蔡邕(补)
图片 来自网络
曹娥投江救父的故事在当时家喻户晓,人人传颂。人们因其孝感天地,便在每年五月五日来纪念曹娥,后来形成端午节。曹娥的故事也被世人代代流传,成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孝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孝顺父母的事情,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推崇和赞赏,到宋金时期从国家立法制度到民间道德规范更是大加宣扬,于是在宋金时期墓葬中表现孝子烈女故事的雕砖画像十分流行,将孝子故事成套绘制或雕刻在墓室中,一方面是显示自己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就是帮助墓主人灵魂顺利升仙,享受神仙般的生活。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宋金墓葬中就出土有不少的孝子故事砖雕、壁画,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前来观赏!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 Powered By:数字时代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Powered By: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