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0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清·顾禄《清嘉录》三:“牡丹花,俗呼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也。“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
“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三天后,正是牡丹怒放,观赏牡丹最佳时。上千年的文化传承,使得“谷雨时节赏牡丹”,成为了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活动。由于今年防疫的特殊要求,“花开洛阳云赏牡丹”成为热潮。今天不妨跟随古博君在古博“云赏牡丹”吧。古博的牡丹有“地上”和“地下”之分。先来一组地上牡丹美景吧。
洛阳牡丹的人工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鼎盛之时,从禁中大内、皇家御园、士大夫园林到寺庙景点,乃至百姓庭院,都遍植牡丹。因酷爱牡丹,牡丹不仅被种植在房前屋后、大街小巷,还被雕刻绘制在建筑、墓室中或绣在衣物上做装饰。
在古博展陈的古墓葬中,尤其是宋金墓葬中随处可见“牡丹”:或折枝,或盆栽,或朵花,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展现了牡丹花初开、盛开、凋谢、静止与飘摇时的芳姿和神韵......
洛阳牡丹素来以花大色艳、雍容华贵被称作富贵花,符合豪门贵族炫富求奇的心理。北宋时期西京洛阳云集着一批像司马光、邵雍、欧阳修德高望重的名流雅士,他们眼中精致闲适的审美生活方式,使得观赏洛阳牡丹成了雅俗共赏、贫富皆宜的文化娱乐活动。花开时节,男女老少倾城出门赏牡丹,满城人人簪戴牡丹花,文人墨客纷纷咏诗写词赞颂,牡丹文化的视觉盛宴在洛阳成为历史上的美谈。
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为牡丹之乡,历经千年后的今天,一句“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彰显着洛阳牡丹仍是这个城市最闪亮的文化名片。
北宋壁画墓中的牡丹侍女图
新安县厥山村金墓牡丹砖雕
新安县厥山村金墓牡丹砖雕
史家屯金墓瓶插牡丹砖雕
这种把象征祥瑞、吉利、美好、幸福的各种牡丹图案绘制在墓室里,也把主人对人生对生活的祈盼、渴求、希冀勾勒出来,使地下这个本该充满阴森恐怖气息的亡者之家在惟妙惟肖繁花似锦的装饰中变得生机盎然、情趣无限。
谷雨三朝看牡丹
云赏牡丹颂诗词
《点绛唇》宋.李栓
一朵千金,帝城谷雨初晴后。
粉拖香透。雅称群芳首。
把酒题诗,遐想欢如旧。花知否。故人清瘦。长忆同携手。
《木兰花·慢》元·王恽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想前日芳苞,近来绛艷,红烂灯枝。
刘郎为花情重,约柳边、娃馆醉吴姬。
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
春风百匝绣罗围。看到彩云飞。
甚着意追欢,留连光景,
回首差池。半春短长亭畔,
漫一杯、藉草对斜晖。
归纵酴醿雪在,不堪姚魏离枝。
《金盏倒垂莲(牡丹)》
曹勋(北宋)
谷雨初晴,对晓霞乍敛,暖风凝露。翠云低映,捧花王留住。满阑嫩红贵紫,道尽得、韶光分付。禁御浩荡,天香巧随天步。
群仙倚春似语。遮丽日、更著轻罗深护。半开微吐,隐非烟非雾。正宜夜阑秉烛,况更有、姚黄娇妒。徘徊纵赏,任放濛濛柳絮。
《白牡丹》
唐·王贞白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 Powered By:数字时代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Powered By: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