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2
洛阳古墓博物馆2023年度报告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洛阳古墓博物馆在市文物局党组的统一组织部署下,深入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紧抓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研学社教等方面内容,圆满地完成了全馆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创建“五星”支部和开展“主题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
2023年,洛阳古墓博物馆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讲话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年度工作部署,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和各类组织活动,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和政治觉悟,促进党建工作全面提升。
(一)注重学习,坚定政治信念
我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等纳入学习计划,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和必修课,常态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集体学习制度,先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江凌 吴忠华同志在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江凌在市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二期读书班上讲专题党课》等内容,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2023年共组织集体学习30余次,讨论交流4次。局领导、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讲授党课6次。按照《党员干部纪律教育计划》安排,我馆将纪律教育作为廉政教育重要内容,8月至12月开展纪律教育,一月一专题,一月一测试,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全年参加党建活动10余次。其中上半年参加市文物局“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答题活动,取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和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获得文物局的通报表彰。下半年组织党员参加河南党员教育“云课堂”,培训期间,参训党员严格遵守培训纪律,紧跟培训进度,自觉按照培训课程安排、时间安排打卡听课,顺利完成所有课程学习任务,并进行在线考试,取得电子结业证书,圆满顺利完成此次培训。11月上旬,我馆3名党务工作者参加市文物局举办的“继承革命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大别山干部培训班,修完全部课程,顺利结业。
此外,用好“学习强国”、“河南干部网络学院”等学习平台和载体,每月统计并公布学分情况,对学分排名靠前的同志予以表扬,对学分落后的同志开展谈心谈话、互帮互助,加强提醒督促,扎实推进学习工作。
(二)抓好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有关规定,经中共洛阳市文物局机关委员会批准,选举产生了中共洛阳古墓博物馆第一届总支部委员会,并结合单位实际,分别成立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党支部,完成基层党组织机构建设,使党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按时参加党的各项组织生活,模范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工作上勇于担当,作风上发扬民主,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高效率开展工作。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凡属“三重一大”事项,以总支部委员会、班子会形式集体讨论决定。
在党总支的带领下,我馆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冲在各项工作第一线。杨蕊同志在2023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壁画修复“二等奖”并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人社部“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在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总工会联合开展的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悦读新思想 永远跟党走”洛阳市职工经典诵读活动中,报送作品《党的二十大报告》(节选)荣获短视频优秀奖。
(三)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强化规矩意识
2023年古墓博物馆召开专题会议4次,研判意识形态工作。重点是严守社科阵地、宣传阵地的意识形态主导权,确保文化阵地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审查,确保公文写作、发表文章、发言讲话等措辞准确,加强内容和价值导向的审查监管,增强信息发布的针对性和权威性。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强化舆情风险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及时防范化解各类舆情风险,做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二、履职尽责,做好博物馆日常工作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博物馆知名度美誉度
整体提升改造后,社会公众对我馆期望值颇高,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新文旅发展工作的要求,深入挖掘馆藏文物价值,创新“博物馆+”发展模式,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全年共接待观众量130万人次,完成讲解接待2887场次。先后接待世界古都论坛专家学者、国家民政部、中宣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大学、人民日报、香港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馆、宁德集团等重要部门、同行博物馆领导参观调研。
1、研学教育方面。经过不断探索、调研,深挖馆藏文物资源,创建“探秘古墓宝藏”系列研学品牌,针对成年、少年儿童、亲子家庭三类人群研发出8个研学课程,配套有研学手册、人物贴纸、文创徽章、宝藏拼图等研学产品。“探秘古墓丹青”研学课程主要针对青年观众,修复室观摩完成古代壁画发展演变历程和壁画揭取、病害类型及修复保护、艺术鉴赏研学课程,增进青年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暑期推出的“宝藏亲子游”研学是针对父母带领6—14岁少年儿童共同游览博物馆的家庭群体,除了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编写的研学手册上内容开展的展厅讲解服务外,配套相应的“锦囊解密”、“宝藏拼图”、“文创徽章”,通过完成任务、知识学习、团结协作、动手动脑开启一场生动有趣的博物馆探秘之旅。研学课程一经推出,深受青少年喜爱。
2、学雷锋免费讲解服务月”、“跟着汉服小姐姐游古博”、“文博小课堂进学校”、“粽叶飘香龙舟破浪端午主题社教活动”、“哇咔咔古墓研学公益活动”、“小记者古墓博物馆采风行”等公益社教活动,全年开展社会教育、研学教育活动416场次,参与人数6350人次;牡丹文化节期间还开展了“牡丹花开等你来”文明导览志愿者招募活动,参与馆区内志愿讲解、文明导览的志愿者有43人次,总计服务时长达4200小时;在暑期和国庆小长假开展了《洛阳古墓博物馆讲解服务需求》《洛阳古墓博物馆展览满意度调查》《观众留言》三次网络观众调查,收集观众意见及建议2000余条,通过不断改进,有效提升博物馆公众服务能力。
3、对外宣传及活动开展方面。积极参加第四届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全国首次特色博物馆文创大集结“最中国文博市集”,最大限度宣传、提升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可及性、有效性和共享性。在元宵节、牡丹文化节、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洛文化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我馆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联合古都研学推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通过五座墓葬背后故事的“沉浸式真人NPC演绎”,结合中国传统竞技游戏,让观众从博物馆的参观者转变成历史的“参与者”,一时间火爆全国。“古墓探宝 妙游地宫”大型沉浸式线下活动以赋能美好生活、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其中“剧情闯关、打卡集章、古风变装、临摹拓印、壁画复原、古乐赏析”多款趣味体验项目以包罗万象的姿态和年轻化的呈现方式吸引了众多观众。以明代壁画《歌乐仕女图》为蓝本复原的12乐伎合奏场景,再现400多年前古人的艺术生活,为观众带来非同凡响的感官体验,网络曝光量达到5000万+。“洛阳全城剧本杀之多少楼台烟雨中”是与古墓博物馆景陵紧密相关历史故事演绎,包含汉服换装、游园观赏、实景演绎、互动游戏等环节沉浸式剧本游园项目。河洛文化节期间推出的逛古博“剧”好玩——2023年洛阳古墓博物馆剧本娱乐文化游,有“壁画人物穿越”装束复原、“全园剧集”NPC穿越、“宝藏青年”出圈记、“古墓霓裳”国风妆造体验四大主题,打造出的《神游太虚境》主题剧本让参与的游客沉浸入局,一秒入戏。
配合“博物馆+”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宣传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各种线上新媒介和线下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向社会公众展示新古博新形象:全年策划实施了“与众不同的博物馆”、“重走历史长河探秘古墓博物馆”、“大象元宇宙VR探秘北魏皇陵”、“解读十二女子乐坊”“顶端新闻探秘古墓”等6场直播活动,在线观看人数达百万人次;配合央视、新华社、文博河南、抖音、快手头部大V等各级媒体拍摄宣传19次,撰写宣传稿件、视频330篇次,全年全网曝光率高达9000万次以上。
2023年,上榜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共建的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的《全球旅行“新玩法”研究报告2023》评选的2023“百大国内旅游新玩法”TOP100榜单,多次荣登河南日报顶端文博热榜,入选“河南省博物馆行业十大热点”、“河南省特色博物馆”“洛阳十大文旅新地标”,荣获“洛阳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暨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二)拓宽渠道举办展览,征集文物。
为满足公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我馆积极筹备临时展览,推出“凝·刻——洛阳古墓博物馆馆藏拓片展”、“锁之韵——三明市博物馆锁具展”,引进江苏丰县博物馆“春诵夏弦,书声琅琅”——百年老课本展,这些展览自开展以来受到观众一致好评。同时,积极参加国家文物局举办的“五洲四海——‘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不断加强对外交流。
此外,完成文物仓库改造工作,整理核对馆藏文物账目,配合省文物局对未定级文物进行定级工作。在局领导和兄弟单位大力支持下,11月下旬至12月,我馆组织业务人员加班加点从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调拨文物8800余件,彻底解决我馆馆藏文物数量不足问题。
(三)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组织业务人员参加全国文物保护修复会议、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加强对外业务交流,不断提升科研水平。2023年,我馆职工紧紧围绕文物保护、博物馆发展等方面申报课题9项,发表论文4篇。
“5·18国际博物馆日”邀请洛阳师范学院张鸿亮老师以“永恒的守望——河洛古代帝王的最后家园”为题讲授公开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邀请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王咸秋老师以“曹魏风物——西朱村一号墓石楬名物考释”为题讲授公开课,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让社会公众认识博物馆、熟悉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四)项目建设工作
1、完成馆藏精品壁画及墓葬数字化建设项目。自今年年初开始,逐步推进、完成数字化项目招标审批、招标、实施等工作,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并通过馆方、监理方组织的专家组初步验收,目前报河南省文物局终验审批阶段。
2、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及北魏宣武帝景陵保护整体提升项目(一期)馆区内部整体提升项目。我馆继续督促施工方完成地下工程剩余工程量,不断推进整体提升项目后期工作,包括资金申请与支付、设备调试与检修、工程验收与决算等工作。目前,已完成智慧导览、文物迁移布展等分项工程的决算,地上工程、墓葬区防水、低压供电等分项工程已经报市财政评审进行决算,其他分项工程正在催促第三方决算中。同时,我馆与施工方不断沟通,妥善处理工程收尾阶段出现的各类信访问题,确保馆区正常对外开放。
3、河南古代壁画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该项目已完成后续壁画、砖雕展厅和精品壁画墓的监测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组织完成单位的结项验收,经过一年的运行,设备状态良好,正在准备进行省局验收工作。
(五)紧盯项目不放松,持续推进壁画保护工作
1、今年完成新县土地法大纲草案壁画保护项目结项工作。完成温县慈胜寺壁画保护项目方案审批。协助相关单位完成安庆迎江寺振风塔壁画、济源阳台宫壁画、平顶山龙兴寺壁画等保护项目的项目计划书,目前正在审核阶段。
2、完成安阳唐赵逸公墓壁画的修复工作;完成宜阳宋金墓的搬迁和偃师元代墓壁画揭取工作。
3、完成洛阳职业技术学院5名师生、社科院1名工作人员的实习、培训等工作;安排人员参加2023年河南省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培训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六)常抓不懈,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安全保卫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馆始终把文物安全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坚持“安全问题想在前,安全工作做在前,隐患解决在事故前”的工作原则,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
今年极端天气多变,夏季防汛防暑,冬季防火,根据不同情况提前制定预案、采购物资,安排重要岗位值班,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对壁画修复室、展厅、文物库房、设备间和办公楼等重点部位进行逐一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限,并落实到人。全年共开展各项安全检查156次,整改隐患134次,整改率100%。举办消防培训课4次,演练23次,其中防恐演习2次,防汛演练3次,急救知识培训2次。今年10月,在“2023年度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第一届‘平安杯’比武竞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今年我馆游客激增,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期间。针对这一情况,我馆实行逐级岗位责任制,分片分区域落实岗位责任到人。同时,加大安保人员培训力度,开展岗前培训和班前安全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和模拟演习,提高安保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巡逻路线,明确巡逻时间、巡逻区域,及时处置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游客高峰时,安保人员进行疏导与引流,为游客提供咨询、投诉处理、应急救援等服务,确保开放期间的游客安全。
(七)加强管理,服务游客,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我馆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完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相关工作,确保馆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严格落实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全年处理游客投诉、舆情共46件,根据游客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总结,积极整改,处理结果均达到游客满意;根据日常开放情况,完善各类服务设施及标识标牌;重大节日期间摆放绿植花卉,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同时,为更好地推广我馆旅游资源,持续提升景区服务品质,优化景区管理,积极开展文明景区、2023年河南省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河南省优秀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申报工作,全力打造文明、和谐、安全、有序的参观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部分党员对理论学习还存在认识偏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学在表面,没有真正把学习作为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工作能力的根本途径;
(二)、工作落实主动性有待提高,对新政策、新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仍需提高;
(三)、工作创新还不够。满足于完成上级安排部署的规定动作,采用老办法、老经验、老途径居多。谋划创新性做法、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2024年工作打算
(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政治学习,改进工作作风,打造“党建+”工作载体,结合单位实际,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二)、持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设施,做好古墓博物馆开放接待工作;
(三)、继续做好“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及北魏宣武帝景陵保护整体提升项目”和“预防性保护”项目后期相关工作,积极争取落实项目资金,做好项目决算工作;
(四)、积极开拓壁画修复保护业务渠道,争取完成“南阳汉墓壁画”修复保护工作;
(五)、深度挖馆藏文化内涵,积极研发系列文创产品和研学课程,提升馆区运营能力;
(六)、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业务科研工作,做好2024年博物馆等级评估工作,出版1-2部学术专著,发表论文2-3篇,举办或引进2--3个以上临时展览;
(七)、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做好2024年春节、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节等期间的活动开展和景区接待工作;
(八)、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确保实现文物安全年;
(九)、完成局党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 Powered By:数字时代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Powered By: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