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画像石墓

时间:2022-07-05

由两个单棺墓室和一个墓道耳室组成。墓主夫妇左右并列,各占一室,中间为一堵隔墙隔开。左墓室长3.66、宽0.88、高1米。墓室左、右、后壁各用长方形素面石板垒砌,墓顶用长方形素面石板封盖。前部为墓门部分,门楣上刻粗线条菱形纹,左右石门上刻有对称的图案。石门上部刻弧垂的帷帐,下悬玉璧,其下刻人物、大树下栓骏马以及狗、仙鹤等;右墓室形制、尺寸、花纹与左墓室基本相同。

该墓画像内容反映的是汉代的升仙观念。图中停落一鸟的大树是代表墓地,悬挂的玉璧是保护墓主尸体、帮助墓主灵魂升仙的。树上拴的马是墓主乘骑的工具。

 汉画像石,是指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它出现于西汉晚期,流行于东汉,集中发现于河南南阳、湖北北部、山东、苏北、四川、陕北、安徽北部、山西的西部等地。

 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主要分为六类:线刻、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在六类雕刻技法中,以线刻、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浅浮雕四类刻法最为常见,绝大多数汉画像石都是采用这些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