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5
发现于洛阳偃师杏园村,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为长方形土圹式。甬道为过洞式,在东西壁近劵门处各开一壁龛。墓室砖砌,平面近方形,南北长4,东西宽3.44,高5米。四壁用长方砖从墓底顺砌至2.64米高处以后,改用扇面形砖垒砌,层层叠涩内收成穹窿顶。
该墓保存完好,出土大量的随葬品,有陶俑、陶器、铜器等,共计122件。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制作精美的陶俑是该墓随葬品的一大特色。正对墓门处是一对高达70厘米的镇墓兽和两对90厘米的文官、武士俑,其后是牛车、男女侍俑、侏儒俑、骑马俑等,陶制的井、磨、碓、鸡、鸭、猪、狗、羊等模型散落其间。面向北壁、背对墓门的是一排体态高大的骆驼、马和牵驼、牵马俑。另有一合墓志,内容丰富详实,极有史料价值。墓志盖雕饰精美,以减地平雕技法雕刻十二生肖、仙人擒虎、二狮相争、怪兽扑羊、卷叶、卷云等等图案,是精美的唐代石刻艺术品。
墓志记载李嗣本是隋末唐初人,生活年代为606——675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陇西县)。初中进士,补金州(今陕西奉天县)西城尉,后任雍州会嵇丞、宁州录事参军等职。墓志称他好诗文,“好登高临水”、“英才卓越”,“以谦退养神,以清闲忠信为实,而家无私积,德义可尊”。可见他是一个较为清廉的官吏。
俑是指中国古代坟墓中陪葬用的偶人,可能是象征殉葬奴隶的模拟品。东周墓中出现渐多,秦汉至隋唐盛行,北宋以后逐渐衰落,但仍沿用到元明时期。俑的质料以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压胜的神物。俑大多真实地模拟着当时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考见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也是研究各代舆服制度的重要资料。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 Powered By:数字时代
© 2018-2022 THE LUOYANG MUSEUM OF ANCIENT TOMBS 洛阳古墓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2418号-2 Powered By:数字时代